<strong id="bl1os"><pre id="bl1os"></pre></strong>

<em id="bl1os"><ruby id="bl1os"><input id="bl1os"></input></ruby></em>

      <em id="bl1os"></em>
      <dd id="bl1os"><track id="bl1os"></track></dd>

      1. <button id="bl1os"><tr id="bl1os"><u id="bl1os"></u></tr></button><progress id="bl1os"></progress>
        <dd id="bl1os"><track id="bl1os"></track></dd>

        首頁 > 河南衛視 > 正文

        為啥紅豆配相思,綠豆卻配王八?

        來源:河南衛視2023-11-16 06:00:00

        收藏 打印

        同樣是豆子,人們提起紅豆會想起詩意的相思,提起綠豆卻順嘴吐出一句配王八。同樣是豆子,為啥紅豆和相思會如此匹配,而綠豆卻只配王八呢?

        紅豆與相思

        紅豆為何可以寄托相思?

        相傳北宋年間編寫的《古今詩話》,便借著紅豆記述了一則悲傷故事:有一個男子被強征戍邊,他走之后,她的妻子整天盼望丈夫歸來,后來同行的人基本都回來了,她的丈夫卻沒有回來,就天天在村口的樹下以淚洗面,哭斷柔腸,最終泣血而死。妻子死后,旁邊的樹上長出了豆莢,成熟之后發現其子半紅半黑晶瑩鮮艷,當地的人就認為這是妻子的血淚而成,所以就有相思之意。

        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最能代表相思的意象,恐怕非紅豆莫屬。溫庭筠說:“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牛希濟說:“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連曹雪芹也借賈寶玉之口,唱出了“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真是說不盡的相思,寫不完的紅豆。

        但是,若說寫紅豆最好、最有代表性的詩歌,毫無疑問的,就是王維這首《相思》。

        《相思》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王維的這首紅豆生南國,此物最相思,不是在訴說男女之情,不是寫給妻子或者女伴的,而是寫給李龜年的。因為這首詩還有個名字,叫《江上贈李龜年》。李龜年是宮廷樂師,擅長作曲和演奏,和當時很多詩人都是好朋友。杜甫也寫過一首《江南逢李龜年》, 聽詩名你可能覺得陌生,但是內容肯定熟悉,其中有兩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李龜年原本在長安,安史之亂爆發之后,他流落南方,臨別之時,王維給他寫了這首《相思》。

        一曲紅豆,滴不盡的相思,道不完的情絲。

        綠豆與王八

        王八配綠豆用來形容兩個人互相看上對方,但是帶有貶義,不會用來形容好事。兩者之所以一起出現是因為歇后語王八看綠豆——對上眼了。

        歇后語字面意思是王八的眼睛只有綠豆大小,一只綠豆放在它的眼前,于是眼對眼看得眼睛不會動了,所以就是看上眼的意思。比喻來電、知音、趣味相投,也包含兩個人感情專一或者是相配的意思。

        其實這句歇后語倒也不算罵人的話,只是講得極為通俗,非常有世俗氣息而已。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

        紅豆與綠豆

        王維詩詞里的紅豆說法有很多,有說是海紅豆,有說是相思子,但無論哪種都區別于我們現在餐桌上的紅豆。

        《本草綱目》說相思豆“微寒,有小毒”。

        綠豆又稱為小豆,也能入藥,并且和紅豆的“有小毒”不同,《本草綱目》里記載:“紫河車、綠豆、黑豆,皆解砒毒也。”

        對于紅豆和綠豆,網友也有不同的解讀。

        有網友說:“紅豆再怎么表相思,都不如王八看綠豆,前者是煎熬,而后者是逍遙!”

        也有網友說:“中國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紅豆入心是補,相思越來越濃,綠豆入心是清,越來越沒有。”

        還有網友說:“相思太苦,王八大補。”

        網友的評論你認同嗎?你還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快在評論區留言吧!

        文章關鍵詞: 責編:李迎新

        熱點推薦

        更多>

        相關推薦

        熱點視頻

        更多>